南勢太子宮
地方信仰對聚落來說,是個不可或缺的主要元素之一,在南勢,最主要的信仰中心首推「南勢太子宮」。「南勢太子宮管理委員會」成立於民國九十二年,到目前為止已有四屆。南勢太子宮已經有了百年的歷史,在百年前,太子宮的信仰方式還是屬於所謂的「家庭式」信仰(不公眾化,而是以自家信仰為主),而在距今約六十年前左右的時間(民國三十六年),大家有了共同的意見,推舉太子宮的爐主,「南勢太子宮」轉變為當地較開放性、公眾化的信仰。
在距今約四十年前(民國五十六年)左右,南勢民眾合力為太子宮建廟,在未建廟之前,其神尊大多供奉在當年的爐主家,建廟後才有一個固定的地方讓大家參拜;由於當時建廟地點多屬私人土地,因為土地產權的因素,太子宮在建廟後經歷三次的改建搬遷,才定位於目前所看到的延平路一段三百五十六巷四號廟址,因搬遷頻繁的緣故,故以鋼架式為其主要建築結構形式。
太子宮門口.JPG 
太子宮門口

燻黑的正殿天花板,有濃濃的信仰氣息.JPG 
燻黑的正殿天花板,有濃濃的信仰氣息

青南宮
位於南勢里延平路一段357126號旁。青南宮所在地原稱大南勢井下尾(即小南勢),位客雅溪邊,當地居民多從事米粉製造業,以郭姓居多,係源自同一祖先之派下。青南宮於民國六十三年興建,最初為當地一郭姓居民(即現在負責人),因至下竹里青山宮觀看乩童做法,而為神明附體。時約民國五十年,而後自青山宮分香回家供奉,並起乩救世,當時郭姓居民從事米粉業,因經營不當競爭激烈,各自削價競爭,至多人轉業,生活極為困苦,幸神明顯靈,諭示業者互相合作,終渡過難關,業務欣榮,故於十餘年前,由村民(郭姓居多)
出資籌措金身,修建廟宇。
青南宮-門口.JPG 
青南宮-
門口
青南宮-內部.JPG 
青南宮-
內部

仁福宮
位於南勢里延平路二段357126旁,供奉土地公金身二尊,鏡框三幅及土地婆。仁福宮所在地原稱大南勢井下尾(即小南勢),光復後歸入依仁里,當地居民以郭姓居多,為同一祖先之派下,業米粉製造,仁福宮興建年代不詳,據聞日據時代即有,民國三十五年改建,七十一年又新修建。
仁福宮內部.JPG 
仁福宮內部
供奉著土地公婆

仁福宮廟內歷史悠久的匾額.JPG 
廟內歷史悠久的匾額

成福宮
位於南勢里延平路14752號旁,本宮供奉土地公、土地婆,所在地原稱「土窟仔」,蓋光復後政府為拓寬延平路(灣潭一帶),故掘取本地砂土,至地面下陷,4~5年前因新建公寓落成,居民增多,故於民國七十一年興建成福宮以供民眾祭祀。
成福宮外提供乘涼空間的鐵皮屋頂.JPG 
成福宮外提供乘涼空間的鐵皮屋頂

成福宮正殿.JPG 
成福宮正殿

成福宮廟後的大樹已佇立在南勢數十年.JPG 
廟後的大樹已佇立在南勢數十年

成福宮廟外可見到傳統的曬米粉棚.JPG 
廟外可見到傳統的曬米粉棚

南福宮
位於南勢里延平路一段391巷內,供奉土地公石雕像一座,另有兩幅土地公鏡屏。南福宮所在地原稱大南勢祖厝,本地居民以曾、陳、郭三姓居多,南福宮原為一「田頭」土地公,供奉石頭,民國三十年遷現址,又奉土地公、土地婆金身,民國七十年重新翻修,並將原先奉祀的石頭塑成金身。
南福宮為當地居民捐金所建,無管理委員會,由里長任管人,每年擲選爐主一人、頭家三人負責籌演地方戲。每年正式儀式有二月二日土地公生,八月六日普渡,演地方戲,由爐主、頭家募收丁口錢,金額隨當時物價水準而定,丁口同額。祭祀範圍包括南勢里1~8鄰,14~17鄰部份及柯雅里部分。
南福宮.JPG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cnoodl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